德云社艺人惊动中共紫光阁 当相声遇上政治该如何是好

继前些天众筹炸捐事件后,中国民间知名相声社团德云社之“德”再次遭受质疑。在5月12日中国汶川地震11周年纪念日当天,中国官媒@中国反邪教@紫光阁 等相继发微博教育德云社艺人张云雷作为公众人物,艺德应当是其构筑艺术生命的重要底色,应该“学艺先学德”。

作为德云社的“颜值担当”,张云雷之所以能惊动中共紫光阁等官媒,不是因为他帅得一塌糊涂的外表,而是因为他被爆出的一段往年相声演出。据北京日报客户端报道,在网络热传的视频中,德云社相声演员张云雷和杨九郎,两人一唱一和,称“大姐远嫁唐山,二姐远嫁汶川,三姐远嫁玉树”,“三个姐姐多有造化,都是幸存者”据悉这段视频的表演时间是2018年12月31日。另一段视频中,张云雷还用“慰安妇”话题当段子来调侃,张云雷称去杨九郎家,却被其母亲告知“杨九郎去部队慰安了”。

如此调侃好笑吗?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尼格马可伦理学》阐明了幽默不是纯粹地追求“笑”:“那些把玩笑开得太过的,就变成了戏弄和俚俗……有的玩笑是不能开的,嘲骂式的玩笑就不能开,法律禁止嘲骂某些事物。”他还在《诗学》中将喜剧定义为模仿滑稽丑陋性格、使观众发笑而不使人感到痛苦的行动。也就是说幽默除了逗人发笑,还应该考虑不要伤害到观众以及被调侃者的感情。

反观张云雷相声中,不管是像唐山、汶川、玉树这些因经历特大地震造成生灵涂炭的地方,还是曾见证过中国屈辱近代史的“慰安妇”,都是中国人历史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伤疤,拿这些话题当笑料是对遇难者亲友的二次伤害,这种逗乐方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尽管张云雷已于5月13日凌晨为此番言论道歉,并强调这属于他个人错误的言行与德云社无关,但很多民众依然将口诛笔伐的矛头指向了德云社。

这不能怪民众打击面太大,事实也证明张云雷不可能把德云社摘那么干净。中国相声界讲究师承关系,此次语出惊人的张云雷师承号称德云社顶梁柱的郭德纲。而郭德纲作为师父,在其涉及国家、民族情感等政治因素的相声内容中,似乎并没有给徒弟树立一个较有分寸感的榜样。比如有听众表示“慰安”这个段子并不是张云雷第一次用,其师父郭德纲在早年的相声表演中就用过不止一次,他还曾调侃过中国革命烈士董存瑞。而且不止这师徒俩,德云社有很多相声演员被扒出来演出低俗,讲段子没有尺度之类的“黑历史”也被扒出来。

对此,郭德纲倒也坦诚,他曾说过“相声就不是什么高贵的营生,本来就是低俗的表演”。让人不禁联想到相声卑微的前身:中国解放前在天桥卖艺的撂地艺人、搭棚茶馆里哗众取宠的贫嘴、老北京眼里真正的下九流。诚然,相声中本就有充满市井气息的“俗文化”,不过与其说是相声的“俗气”吸引了凡夫俗子,不如说是因为相声艺人用真实而通俗的手法,来反映大众日常生活中风俗和民俗的荒谬,使得相声由俗变雅,从而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而郭德纲创办的德云社虽然并非官方相声团体,但因为深谙相声“俗文化”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在如今的相声界据传郭德纲凭借一己之力让相声起死回生,其创建的德云社在民间相声界一家独大,可以说是占据了全球几乎百分之百的商演市场,和官方相声团体不同,德云社不靠政府靠市场和观众就能养活自己,中国人民日报曾称郭德纲是中国相声的一面旗帜。但在走红的同时,郭德纲也会常常收到来自“主流相声界”、曲艺类协会“领导”的批评:三俗!即低俗、媚俗、庸俗。此次郭德纲徒弟张云雷因失言惊动中共紫光阁,似乎更加固了公众眼中以德云社为代表的中国民间相声团体身上“三俗”的标签。

就是这样一个被公认为“三俗”的民间相声却能占据如此大的听众市场,无疑暴露出中国相声界的共同焦虑。不管是低俗、媚俗、还是庸俗,都只起到相声中的娱乐作用,并不能代表相声的全部,相反“三俗”在相声中肆虐恰恰彰显出其精髓的缺位。那么相声的精髓除了娱乐还有什么呢?热爱相声的中国知名作家老舍曾呼吁“一篇好的相声就是一篇好的讽刺文学……欣赏讽刺文学是我们民主主义的一种表现。”中国相声评论员彭俐更是在《最逗的就是相声不逗》一文一针见血地提到:“相声不讽刺,就会被讽刺……”

不过,传统相声中的讽刺精髓在其发展历程中走得异常艰辛。伴随1957年中国反右扩大化,以及1958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 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后,一批讲着讽刺型相声的老艺术倒下了。

比如天津曲艺作家何迟因于1957年创作《统一病》讽刺当时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被打成右派分子。马三立因与迟何合作也受到牵连于1958年年底被打成右派,在文革中被下放农村。而与此同时,歌颂型相声的代表人物马季、常宝华等老艺术家迅速崛起,使得歌颂功能与相声的讽刺、娱乐功能形成三足鼎立。虽然文革后讽刺型相声一度重现,但讽刺对象也似乎仅限于中国人民公敌——四人帮。

在当今相声针砭时弊的讽刺功能,之所以被作为“三俗”的娱乐功能所淹没,除了中国市场经济下相声艺人得过且过有关,也同颇为严格的相声审查制度有关。原央视副台长章壮沂曾透露任何节目只要是上央视,政治思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政策宣传口径是负责人首先需要考虑的。所以很多相声如果一旦涉及社会敏感话题,基本不通过。

即使不上央视,也并不意味着讽刺型相声可以信口开河,正如中国作家肖复兴曾坦言,中国建国后行政化花式渗透在各种文化中,审查制度在客观上束缚了相声针砭时弊的讽刺功能,某种程度上还不如网络段子一针见血,以致于相声逐渐有沦为无底线负责娱乐性的趋势。所以尽管郭德纲凭借德云社所谓“三俗”的小剧场回暖了相声行业,但他也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如今的相声不过是虚假繁荣。如果相声针砭时弊的功能不能得以彰显,那么相声就只剩下歌颂和一味博眼球的“三俗”娱乐功能了,而如果相声沦落至此又会侵蚀公众思想意识形态。

至此可得,相声由于其与生俱来的市井文化,决定了它自带“三俗”气质。而当政治力量在净化相声俗气的过程中,也容易把其中最有生命力和锋芒的精髓毁掉,走上另一个极端。所以当今相声界娱乐至死现象出现,也许并非笑料太过,而是该笑的不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