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3月中旬,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陷入一种乏善可陈、枯燥沉闷的局面。相对于开战前两天的全面空袭、小队突击、信息轰炸,以及此后的部队穿插、重点城市的围困,俄、乌双方充分展示了现代常规战争照本宣科的一面。
这种地图罕有突然变化、前线缺少激烈冲突的作战让全球看客大倒胃口。一些不怀好意,好乱乐祸的人失望了。俄罗斯身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威风似乎也因此受损。很多对现代军事一无所知的普通人还以为俄罗斯多少具备一点苏联在“西方-81”大演习期间横扫欧洲的余力。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正处于一种有心妥协,无处诉衷肠的困境。这使得他塑造的硬派爱国形象越丰满,日后和议一达成,他的形象就会崩塌得越厉害。(美联社)
于是,俄军因后勤保障不足而陷在乌克兰乡村泥土里,任由乡民拖走或破坏的坦克和装甲车辆就呈现了一种象征的意味。它让全球很多热衷看图说话的观察家找到了论据,譬如面对历史无尽潮流放言“历史的终结”的福山(Francis Fukuyama)就是其中之一。在这些人眼中,普京(Vladimir Putin)及其治下的莫斯科恐怕已经外强中干,它既然不能在东乌克兰地区快速制造一个包围圈,一举聚歼十几万以上的乌克兰军队,那么他在进攻受挫之际就展示了自己的乏力,而乌克兰的原野似乎会见证俄军溃败、乌军胜利归来的局面。这种俄军不能速胜即速败的调子随着乌军夸张的战报正变得颇有些市场。
但总的来说,战场上的局面对乌克兰已经变得很不乐观了。俄军即便保障不力、后勤配套有限、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战果等问题,它仍然是一支具备合成打击能力的现代化军队。它在乌克兰的困境与其出动兵力相对有限、对当地情报了解不足以及行动大方向的模糊有很多关系。它使得前锋只有数万却要兵分多路,难以得到本地民众支持,又在“维和”与“打击法西斯”(实为推翻乌克兰当局)的目标中首鼠两端的俄军难以施展手脚。
到3月后,随着俄军逐渐认清情况,便开始调动后续部队,把前锋穿插区域充实为占领区域,并以空中及火力优势将乌军各集团限制在其驻地使之各自为战、不得相顾。考虑到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当局无意发动人民战争,只寄希望于北约、欧盟救一把,而北约断不敢冒着触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主动攻击俄罗斯。那么,只靠少数正规军死守大城市的乌克兰的命运即已确定了。
此外,战场之外的宏观格局也决定了俄罗斯即便遭遇西方全面“制裁”,莫斯科一侧仍然有应对的底牌。观察家早就发现,在乌克兰问题上,西方和俄罗斯的对峙再次显示出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高度依赖。就目前情况来看,尽管美国和欧盟做出了努力,但还没有找到这些供应的直接替代品。而2021年因美国天量“放水”、“无限量印钞”而加速推进的全球大通胀及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更已成为俄罗斯制衡西方的关键。
俄军在前期推进过快,导致后勤脱节抛弃装备后,终于开始想到步步为营。但此前留下的破烂足以让乌方拍几张合适的照片。(美联社)
的确,美国与欧洲开始了一场从太空到航空,从芯片到油气,从金融链到产业链的全面对俄制裁,但他们终究不敢对核心产业,即能源轻举妄动。在欧洲,俄罗斯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一直占据进口较高比例。即便是能源自给的美国,该国在2021年平均每月也要从俄罗斯进口超过2,040万桶原油和精炼石油产品,用以满足其石化产业需要。更不用说市场行情已经先人一步给出刺激的反馈。
在美欧考虑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发动制裁之初,国际油价的飙升已经使得美国国内的平均汽油价格突破了每加仑4美元的整数大关。据美国汽车协会统计,3月6日时,美国全国汽油平均价格已经升至2008年7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至每加仑4.009美元,而油价一向比较高的加州汽油价格则已经升至每加仑5.288美元。
在欧洲,天然气方面的主要交易指标——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在过去一个月的涨幅也接近了80%,并且在近日创下了纪录新高。受乌克兰形势影响,伦敦洲际交易所(ICE)数据显示,3月7日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一度涨到近3,900美元/千立方米,是2021年第一季度价格的十倍以上。
更糟的是,随着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的到来,以天然气、电力短缺为标志,以俄罗斯、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国家为代表的产油国阵营的减产等行动也逐渐产生了效果。市场的指标早已超出了高盛公司的经济学家柯瑞(Jeff Currie)、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研究团队的预期,譬如北海布伦特原油在2月24日后油价即超过每桶100美元,在3月7日时达到每桶139美元,并稳定在每桶110美元一线;美国WTI原油也几乎以同样规格一路飙升。加之沙特和阿联酋等主要产油国又拒绝与美方对话,沉闷的乌克兰战场比起这边的超级周期石油战,便不免有些失色。
与此同时,乌克兰战事似乎还搅动了另一种变局的呈现。也就在2月上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月4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举行会谈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即以“上不封顶,不断攀登新高”形容两国关系,并称中俄关系这列快车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站,只有加油站。这种在乌克兰战事酝酿阶段抛出的宣言而今似乎已有了更多的含义:俄罗斯在卷入战争之后,也越来越需要北京。
苏联解体至今,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下降,军事强国的背后,经济成为莫斯科最大短板。在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已经没有俄罗斯的身影。俄罗斯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其难以与美国分庭抗礼,即便俄罗斯不是美国针对的最大目标,这也不意味着俄罗斯没有压力。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多年来一直难以调和,说到底是西方并不认同俄罗斯。在西方眼中,俄罗斯的东方身份是一种“异类”。这种状况并未随着中国崛起取代俄罗斯成为最大目标而有所缓解,美欧对中俄的打压力度从来没有降低,近年来反而增强了。综合实力日趋下滑的莫斯科更加需要“伙伴”来应对来自西方的敌意。国际格局已经到了最激烈交锋时期,背靠中国仍然是俄罗斯的最佳选择。它也将成为北京所预言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