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称已有18家企业开展疫苗产能建设,部分企业24小时运转,年产量将达10亿。
中国主要的新冠疫苗多是采用了成熟的传统技术,在可靠性和储存性等方面表现上佳。(新华社)
中国中央电视台于1月3日报道称,中国已有18家企业根据各自的疫苗研发进展开展产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成立了专门负责新冠疫苗生产保障工作的单位,每周调查各企业产能建设的进度。
该媒体采访了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新冠项目生产负责人张晋,该负责人称,他们的一条包装线每天就能包装20万剂疫苗,为了能在春节前尽可能提供更多的疫苗,员工已经放弃了休息日,预计在2021年其产能将扩大到每年10亿剂以满足市场需求。
据悉,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疫苗,正是国药集团于2020年12月30日获得中国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上市的型号。10亿剂国药疫苗意味着足够5亿人的接种所需,相当于中国30%至40%的人口数,而这还只是18家企业中的一家。
除国药集团获批疫苗外,中国还有多种疫苗在研制和生产。(新华社)
相比之下,以辉瑞疫苗为首的mRNA疫苗预计将在2021年遇到一系列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原材料问题。辉瑞公司发言人Amy Rose表示,扩大原材料供应链所花的时间比预期的更长。
据悉,原材料问题已经导致辉瑞疫苗在2020年的产量从最初预期的1亿剂,下降到5,000万。虽然辉瑞对2021年的预期产量并无修改,但另一家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生产疫苗的Moderna生物技术公司已表示,如果需要在2021年供应5亿剂疫苗的话,原材料不会是问题,但如果要生产10亿剂就要考虑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问题了。
然而,这样的境况被认为不会影响到中国国内。有一位中国疫苗研发企业的专家表示,mRNA疫苗的原材料供应厂家就那么几家,所以其原材料供应可能会出问题,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则会好一些。
这对于中国的疫苗生产较为有利,在疫情爆发后中国选择了5条不同的技术路线,分别是灭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亚单位疫苗、胰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这5种技术路线涵盖了全球新冠疫苗的主要类型,虽然带来了更高的资金投入,但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原材料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风险。